秋冬感染来袭,心血管患者的“脆弱防线”如何守?

2025-09-29 22:08:51   来源:今日热点网   


随着“9·29世界心脏日”临近,心血管健康再度成为佛山市民关注的焦点。在人们积极为心脏“加固防线”的同时,像流感、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这样隐匿却危害极大的“健康刺客”正悄然逼近中老年群体。对于心血管疾病负担沉重的人群而言,一旦发生此类感染,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负担,影响心脏健康。

健康刺客:感染给心脏火上浇油

“维护心脏健康,不能只关注血压、血糖和血脂,还需警惕带状疱疹、流感、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带来的叠加伤害。”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林仲秋指出,这类感染可能成为心血管系统的“增压器”,引起血压骤升、心率加快,甚至诱发心梗、卒中等心脑血管意外。

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 林仲秋

“临床上常见一些患者在出疹前出现胸背痛或胸闷的症状,极易与心绞痛混淆,延误诊治,进而发展为更严重、持续时间更长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。”林仲秋医生进一步说明,“50岁以上的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相对低下,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近四成,发病后短期内发生心梗和卒中的风险也显著上升。我们曾接诊一位心梗术后患者,因带状疱疹疼痛诱发二次心梗,这不仅加重了原发病的管理难度、增加了治疗成本,也给临床诊疗带来更大挑战。”

林仲秋医生特别提醒,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发生带状疱疹,疼痛往往更剧烈、恢复期更长,严重影响日常活动与生活质量。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,“接诊医生需通过详细采集病史、临床密切观察并结合针对性辅助检查,谨慎鉴别,以减少误诊和漏诊。”

主动预防:为您的心血管多筑一道防线

做好心血管疾病的主动联防至关重要。除日常的血压管理、血糖控制与血脂调节外,对于可能叠加的感染性疾病,最关键的措施仍是一级预防。“对心血管患者而言,接种疫苗可显著降低流感、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,并大幅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几率、减轻疼痛程度,这对心脏负荷较重的患者尤为重要。” 林仲秋医生强调,“心血管患者应树立‘防大于治’的理念,主动将疫苗接种纳入个人健康管理计划,做自己健康的‘第一责任人’。”

围绕中老年和慢性病人群的健康管理,佛山正积极构建医防协同体系,加强心血管疾病与感染性疾病的联防共管。依托“名医工作室”和医联体协作,大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推进全专结合及联合门诊模式,打造“15分钟名医圈”,让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享受优质医疗资源。通过名医定期坐诊、带教指导等多形式协作,该中心的多学科专病服务能力显著提升。

大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邓淑颐介绍:“除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基础诊疗和健康管理外,还有来自佛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专家定期坐诊,让居民在‘家门口’获得精准诊断与治疗方案,助力慢性病和疑似带状疱疹病例的早发现、早干预。”

大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邓淑颐

该中心还借助“三高”智管医防融合服务台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,对辖区内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,为重点人群建立档案、“一对一”随访,通过电话、微信、上门等多种方式,向居民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普及带状疱疹防治与疫苗接种知识。

“我们持续推进‘互联网+疫苗’数智化接种服务,实现预约、登记、接种、留观全程可追溯,安全便捷。目前中心已推动相当一部分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完成疫苗接种。”邓淑颐表示,“同时,我们积极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,可优先为患者预约上级医院专家号源与检查,切实提升就医便捷性。”

特别提醒,慢性病患者须重视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与预防。“建议中老年人群,尤其是有慢性基础疾病者,在疾病稳定期积极接种疫苗以降低风险。接种前可就疫苗的保护效果、保护时长、接种禁忌、安全等信息咨询专业医生,实现科学接种。”
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