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工学子手写信成顺德孩子最暖结营礼
2025年7月8日至12日,广东工业大学“百千万工程”青芒筑梦实践队的11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苏溪社区,开展了一场为期5天的暑期夏令营活动,为当地28名小学生带去“美育启蒙”与“科学探秘”课程。
图为实践队全体成员与孩子们合照。青芒筑梦实践队 供图。
活动尾声,志愿者们为每位孩子手写的一封个性化信件,意外成为最触动人心的“结营礼”,收获了孩子与家长的真挚反馈。
图为手写信部分内容。青芒筑梦实践队 供图
兴趣课堂点燃好奇火花
“老师,原来液体摸起来能这么硬!”“哇,我的牛奶画‘开花’了!”活动室里,孩子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。实践队秉承“浅尝辄止,重在体验”的理念,设计了丰富课程。
在“墨香初探”书法课上,孩子们首次执起毛笔,专注地感受笔锋的提按转折,稚嫩的笔画下是跃跃欲试的热情。“色彩奇遇”绘画与手工课上,天马行空的卡通画、用树叶拼贴的自然童趣、在扇面上晕染流动的漆料图案,构筑了创意乐园。最受瞩目的“科学魔法”实验课,让孩子们亲手见证了“彩虹牛奶”的斑斓色彩,并通过搅拌和拍打体验了“非牛顿流体”遇强则强、遇弱则弱的神奇特性,现场“太神奇了!”的呼声不绝于耳。结营汇演上,孩子们自信展示歌唱、舞蹈及自编自演的小品话剧,正是这些“美”与“科学”初体验绽放的快乐果实。
图为孩子们结营时表演舞蹈。青芒筑梦实践队 供图
在地文化寻根触动心灵
课堂之外,志愿者们深入体验苏溪社区的在地文化。一次龙舟体验活动,让志愿者们口令号子声中,切身感受到社区传承的拼搏与坚持精神。拜访社区周氏祠堂时,一个发现令他们肃然起敬。“我们惊讶地发现,院门前族碑清晰印刻着《周氏家训》,落款者竟是北宋理学大家、《爱莲说》作者周敦颐(濂溪先生)!”实践队队长黄同学(化名)介绍道,“这偶然的相遇,让我们深刻触摸到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,龙舟精神与濂溪遗风在此交融,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文化传承课。”
图为志愿者体验当地龙舟文化。青芒筑梦实践队 供图
一纸书信叩开孩子心扉
然而,真正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深刻烙印的,并非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启蒙。结营前,志愿者们一致决定,为每个孩子手写一封专属信件。
“我们每两位志愿者固定带领五六名孩子,几天相处下来,熟悉了每个孩子的特点。”志愿者刘同学(化名)回忆道,“有的孩子画画充满奇思妙想,有的在实验课上格外专注,有的在排练小品时幽默感十足……我们想在信里告诉他们,我们看见了他们每个人的闪光点,也无比珍视这段共同度过的时光。”
当这些信件在结营日被交到孩子们手中时,感人的一幕幕出现了。许多孩子像小雨(化名)一样,小心翼翼地将信收起,不舍得当场拆开。那些忍不住拆开来阅读的孩子,有的眼中泛起泪光,有的暗暗抽泣。这份超越课堂、直达心灵的礼物,触动了孩子们最柔软的情感角落。
图为志愿者在结营前夜认真手写信件。青芒筑梦实践队 供图
小雨妈妈在次日发来的短信,让志愿者们心头滚烫:“衷心感谢老师们给孩子的信和贺卡!孩子回来读信的时候感动得流泪了……”像这样的家长感谢信息并非个例。社区负责人林女士也证实:“很多家长都向我反馈,特别感谢广东工业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的用心。”
“百千万”中的心意连接
此次苏溪社区之行,是广东省“百千万工程”引导青年力量下沉基层、促进城乡融合的生动实践。志愿者们不仅播撒了艺术与科学的兴趣种子,体验传播了龙舟精神与濂溪文化,更用一纸书信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。
图为苏溪社区对实践队授旗仪式。青芒筑梦实践队 供图
“短暂的夏令营或许无法教会孩子成为书法家或科学家,”实践队指导老师林老师总结道,“但激发他们对‘美’和‘未知’的兴趣,特别是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被‘看见’、被‘珍视’的温暖,这或许正是‘扶志扶智’更深层的意义,也是‘三下乡’活动所传递的最珍贵的‘心’意。”
一封手写的信,凝结着大学生志愿者最质朴的关怀与期许,触动了孩子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。这份直达心灵的交流,正是“百千万工程”与“三下乡”活动超越知识技能传授,在振兴乡村道路上留下的最动人回响——精神的共鸣与情感的连接。
(李轶轩)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标签: